值班电话: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观点

向松祚:为什么经济学在危机时刻总失灵?

作者:

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中国农业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

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每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都刺激人们重新审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济学者尤其如此。经济学者声称可以解释和推测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可以设计让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大政方针,可以规划人人共享福利和幸福的宏伟蓝图,可以制定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甚至可以帮助人类实现长期繁荣和持久和平。

曾几何时,经济学者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当金融体系轰然崩溃,经济体系陷入危机,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和衰退,失业人口迅速飙升,社会矛盾不断恶化时,经济学者却突然变得束手无策,黔驴技穷。这看起来如此荒诞和怪异的一幅景象,绝非是危言耸听。

20世纪下半叶,基于人性自私假设的基本理念,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理论学说方面,人性自私假设从“看不见的手”开始,逐渐演变为完全竞争理论、理性预期学说、有效市场假说等数之不尽的精妙理论。

意识形态和经济政策方面,人性自私假设则从自由放任、自由贸易一直历史反复证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毫无约束的自由竞争并没有像斯密宣称的那样,可以促进社会的最大利益。相反,毫无约束的人性自私和自由竞争可以造成巨大灾难。

通过宣称人性自私假设的普适性,经济学者将阶级关系和国家民族利益完全排除,声称经济学是所谓“纯粹科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和普世价值。经济学从最初的道德伦理学说,蜕化为一门“没有价值判断”的所谓“纯科学”。19世纪后期,马克思就斥责其为“庸俗经济学”。20世纪后期,庸俗经济学变本加厉,形成一种新的蒙昧主义。

经济学领域的新蒙昧主义将西方经济学的教条绝对化、简单化、抽象化,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假设和政策建议不分条件地输送和强加给所有国家,将西方经济学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和国家政策神化为人类普世价值、终极价值和最后的统治方式,并以此为借口和幌子去侵占、抢夺、损害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是新蒙昧主义最赤裸和最极端的表现,它们已经且正在继续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数理模型被推上神坛之后,价值判断必然被逐出殿堂。举凡无法数学化的人类行为要素,尤其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价值判断,譬如宗教信仰、文化精神、制度传统、信任承诺、道德情感、预期愿望等,皆被逐出学术殿堂,游荡于主流学术边缘,偶尔才被召回装点一下门面。

来源:价值中国



睿信方略研究院(英文名称为Acme Research Institute)是一家民间独立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研究院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政策研究专家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集聚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成为联系多方资源、汇聚各方专家和学术实践者的高端平台。

睿信方略研究院培训中心主要职能: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专题讲座、培训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出席授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