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电话: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观点

门洪华:关于中国国家定位的思考

作者:门洪华

门洪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世界思潮研究室主任。 主要著作:《中国国际战略导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等专著5部,《中国改变世界》等主编、合著7部,《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等译著1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战略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在全球化时代,确定本国的国家定位,以国家定位为基础促进国家整合,并在国际社会中以一个完整而确定的身份参与世界事务,成为一个国家维护尊严、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议题。

制度定位:新型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从而确立起鲜明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国的特征:

第一,和平的社会主义大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代表了中国定位的和平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毅然改变了过时的战略判断和陈旧的战略观念,把中国的战略思维从战争与革命的框架之中解放出来,纳入到和平与发展的新轨道之上,中国战略观念从以强调斗争为核心转变为以趋于合作为核心,中国完成了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从国际体系的反对者到改革者乃至维护者的转变。指出,我们“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对反社会主义的势力,除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必要斗争外,“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

第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决策者清醒认识到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强调集中精力于国家建设的必要性,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最重要、最美好的贡献,莫过于把本国建设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全面展现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同所有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

第三,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从突破观念障碍和体制约束起步,从一个近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确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随着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开放性大国,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复合相互依赖程度也在加深,对国际体系的塑造能力不断增强。

第四,致力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大国。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把握成为真正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关键步骤,而融入国际体系才是中国发展之道。1992年“南方讲话”着重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五,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先富论”开局。**认识到,中国落后且长期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开放不可能全面铺开,经济振兴必须寻找到突破口,由此形成了由“先富论”到“共同富裕论”的主旨思想。强调,“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社会定位:发展中大国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指的是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随着研究的深入,分析发展水平的指标不再限于传统的人均GDP和GDP,而增加了国际竞争力、人类发展指数(HDI)、发展平衡性等新指标。其中,人均GDP和GDP指标偏重经济因素与整体经济规模,国际竞争力指数注重考察一个国家的效率、耐力和发展态势而非固定的发展水平;发展的平衡性注重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指数由预期寿命、**识字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构成,侧重社会发展的综合因素。

文化定位:传统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和品格,文化定位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定位最深厚的基础。一般而言,国家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的结合,而后者是中国面临的“攻坚战”。杜维明指出,“中国真正要崛起必须是文化的崛起”。

政治定位:负责任大国

承担国际责任是全球化时代对各国的根本要求,全球性问题的激增及其解决要求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要承担责任,承担对内提供公共物品,对外遵守国际规范、维护国际准则、履行国际义务的责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综合国力居于前列的大国,中国对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负有重要责任。“负责任大国”是顺应潮流、主动承担责任的国家诉求与建构。承担更重要的国际责任是中国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切入点,是中国国家利益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路径。负责任大国的提法,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新定位。

战略定位: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亚太大国

亨利·基辛格(Henry S. Kissinger)认为,每一个世纪都会出现拥有实力、意志、智慧和道德原动力,希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重塑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这几乎是一个自然定律。很多中外精英都倾向于认为,21世纪的中国当如此,美国战略界提出的“中美两国论”堪为表征。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一个大国,即使在衰败的清季,中国也未曾丧失大国地位。就像拿破仑所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中国醒来,她将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撼。”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现实,中国的世界定位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战略走向的重要因素。多数战略分析家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只是时间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中国的大国作用受到国际社会更多关注。2006年以来,世界热炒“中美两国论”,中国开始被视为世界大国,尤其是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使得这一话题持续发酵。关于中国世界定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中国属于何等大国上,目前主要有东亚大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太大国、世界大国等几种判断。

中国地处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亚洲的中心位置,是东方国家的代表。随着同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日益加深,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中心,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领袖作用超过美国和日本。近年来,中国根据自己的国家实力和战略安排,将东亚视为承担大国责任的首要地区,并随着利益边疆的延伸,将战略触角扩展至全球。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中国将东亚及周边视为合作的重心,继续追求并适当扩大全球责任。

这一定位受到国内国际的挑战。其国内挑战主要体现在民族主义冲动和成熟大国心态的缺乏。成熟大国心态的基本标志是:清晰界定国家利益边界;冷静对待批评,对所涉问题能够展开坦率的讨论;关注其他国家对核心利益的关切,从长远角度看待国家利益。坦率地讲,这样的成熟大国心态在中国尚未形成,这将在总体上影响中国的国家定位。其国际挑战主要体现在既有大国对亚太利益的争夺及对中国世界大国走向的担忧与遏制,尤其是美国重返东亚、日本等国加强与美国战略协同的趋向。此外,中国周边从西北部中亚经由南亚、东南亚、南中国海到朝鲜半岛,呈现出一个U字形的环状动荡带,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难题。中国将周边地区视为区域合作的重心,其战略作为主要体现在稳定周边的努力上,即重新确认东亚在中国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致力于将东亚打造成中国的战略依托地带,将中国界定为亚洲大国和海洋国家,从海陆两条战线扩展中国的海外利益。

来源:《战略与管理》



睿信方略坚持“注重实效 实现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课程、政策解读、课题调研、干部培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等专业化服务。

睿信方略的核心优势:通过定制化课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培训与咨询业务解决方案。

我们和客户一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客户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的持续、稳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27层

电 话:010-59706310

传 真:010-59706315

值班电话:010-53354778

邮 箱:amc@amcorg.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睿信方略办公室联系。